近年來,我縣密切關注特需兒童健康成長,圍繞“適宜融合 奠基特需兒童幸福人生”主題,多舉措提升融合教育管理水平,促進特需兒童少年自尊、自信、自強、自立,實現最大程度的發展。
一是深化部門協同合作。優化融合教育、衛健、殘聯、民政等部門協同聯動工作機制,整合醫療和康復機構資源,配備專職特殊教育教研員,同時建立普通教研員加入融合教育教研機制,發揮普特教研員引領作用,打造縣域特殊教育教研訓共同體。
二是強化六大中心建設。深化特殊教育學校教育改革,夯實特校管理中心、教育評估中心、課程教學研究中心、教育康復中心、學生發展研究中心和師資培訓中心設施設備基礎,推動特殊教育專業能力建設,促進特殊教育學校成為區域融合教育發展的核心動力。
三是升級教育管理平臺。依托融合教育管理網絡平臺,優化內容,拓展職能,逐步升級為面向全縣普通學校所有特需學生的評估診斷、個別化教學、數據管理平臺。基于平臺建設與管理,統籌把握全縣適齡特需學生的整體數據,實現數據共通、資源共享,為開展多部門聯動工作提供事實依據。
四是營造教育文化氛圍。立足區域實際,整合文化內涵,做到精神文化建設“殘疾人一個不能少”。將學校文化建設與融合教育理念有機整合,落實推進融合教育,形成尊重差異、多元包容的校園文化建設,打造“適宜融合”的融合教育環境,利用各種媒介面向社會開展特殊教育理念和成果宣傳,取得廣泛的社會支持,營造融合創新發展氛圍。
五是暢通綠色轉銜通道。持續推進“適宜融合”教育,在特需兒童入學伊始,及時研判每名學生是否適合“隨班就讀”,為學生暢通綠色融合的轉銜通道。當學生通過階段性評估達到轉銜要求,即進行專場轉銜會辦,幫助轉入普校就讀。同時,對已轉銜學生持續跟蹤,依據具體情況或進行再次轉銜。縣教育、行政、醫療等多部門全程緊密聯動,確保轉銜通道暢通無阻,實現“綠色”轉銜、“精準”轉銜、“零拒絕”轉銜。